親愛的Dr.Elisabeth Kiubler-Ross 您好!


  拜讀了您的大作"天使歸鄉 On Children and Death"之後,有一股衝動.想提筆寫信給您. 但是.看書上資料方知您已於2004年過世. 這封寄不出的信. 所以,我把這封信改存放在我對孩子思念的地方....


不瞞您說,其實這本書,我買來也束之高閣良久,因為,我認為我沒有準備好要看這本書.到現在,我仍然尚未完全閱讀完畢...


  正在閱讀之時.窗外正下著大雨,心裡也是惆悵萬千..或許.用這樣的心態來閱讀這本書是不對的...


我曾經試圖找尋在這台灣地區對於失去孩子的家長支持團體,如同您書上提及的"同心之友"... 很可惜.並沒有!


大家都把失去孩子的那一面.給隱諱進去心裡的某一個地方....


在東方華人家庭教育之中,對於孩子的離去,是一種"不孝"之心理層面. 當孩子離去,孩子的一切,都要立即的抹除.就當不存在過.....也許是這該死的禮俗.害的很多父母都一輩子的暗地裡偷偷掉淚...
但是,我們都不知道,孩子的離去,是否真的如孩子心中之願?


我的孩子並未給我留下任何的隻字片語,也只有在那過程之中,找尋那殘存的記憶記錄....


孩子在2008年判定出Brain tumor in stem 才短短的一年,孩子就由健康快樂的樣子,到躺在病床上的樣子... 身為父親的我.真的不能也無法接受.在我自小到大的教育,告訴我,男孩子不可以哭... 哭是弱者的表現.這觀念.也真的害死人!


到現在2011年了.. 二年了,生活也恢復了正常. 但是,那情境,仍在我的心中,久散不去.


時至今日,我仍幾乎每星期,除非有特殊原因,我都會到孩子的塔位前,和他說說話. 但是,有時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您書上提及


"走出悲傷的過程之一,是得到死去孩子仍然"活著"的某個徵兆.我們在心中仍然想要再次的碰觸他們.看到他們的微笑.聽到他們的聲音,更重要的是,我們想知道他們現在很好.而且他們並不像我們一樣如此的孤單"


這真的一句話中的. 如果今天世上有一種東西.可以讓我和孩子對話.那怕是數秒鐘也好.我只是想知道,他過的好不好....


現在,家中有二名孩子加入,得以暫時把注意力放在他們身上. 不過,有時在行進間,疲憊時,那數分數秒的暫停之時,都會想起孩子的身影....


或許,時間是人類發明的東西... 也是一帖良藥... 或是毒藥.... 這藥.讓你在未來合上雙眼之前.沖淡記憶!


 


 


您的讀者


Oscar Chou 敬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scar_Ch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