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對死亡的看法是什麼?

死,是生的開始;生,是死的準備;生也 未嘗生,死也未嘗死。生,是緣生故有;死,是緣滅故無;無生也無死,無死也無生。生死是很自然的事,有生必有死,死了可以再生,故死並不可怕,如一江春水 向東流,不管流到那裏去,仍會流回來;如換一件衣服(身體);如換一間屋子;如木柴一根根的燒完了,但延續生命的火種仍然存在。所以死亡並不代表滅亡。當 面對死亡,要有如遊子回家的歡喜;面對死亡,要有如囚犯釋放的自由;面對死亡,要有如落葉歸根的自然;面對死亡,要有如空山圓月的明淨。


<轉載自佛光山全球資訊網>




如何解除喪子之痛?

佛世時有一個婆羅門女叫婆響吒,她的六個兒子 相繼死亡,因此思子成狂,每天披頭散髮,衣裳污穢,神志恍惚,四處游走。有一天婆響吒走到彌絺羅國的菴羅園,此時佛陀正在說法。婆響吒看到面如滿月,端嚴 澄靜的佛陀,被其威德感召,投地向佛陀哭訴說:「佛陀!我的孩子都離我而去,骨肉拆離的錐心之痛,我只能日夜哭泣,不知如何是好?」

佛 陀告訴婆響吒說:「這世間有合必有離,恩愛無常,累劫以來,我們就不斷地輪迴生死,不斷地恩愛糾纏了生離死別所流下的眼淚,就已超過五湖四海的深廣;所喪 失的兒女親眷,堆積的白骨勝過須彌山高,長久以來,我們走在生死黑暗的道路,不知出離解脫。婆響吒!知是苦應離,知是集應斷,知是滅應證,知是道應修。應 當思維這四聖諦,止息情念妄想的分別。」婆響吒女聽到這四聖諦,心開意解,便不再癡迷,流浪生死了。


<轉載自佛光山全球資訊網>




何謂『三淨肉』?何謂『五淨肉』?

這是佛門中,為一些無法即時茹素者的一大方便,最終目的還是要全茹素的。

所謂三淨肉者,就是三種情況之肉類不得食,何等為三?

一、不自殺:不得親自殺一切眾生(梵語眾生bahu-jana),謀得其肉,若得其肉則犯。

二、不教他殺:自己想吃肉,自知不能親自殺,而教別人殺來給我吃,若得逞則犯。

三、不聞殺:非自己所殺,非教他殺,而親聞他人宰殺,眾生哭叫之聲,其肉不得食,若得其肉則犯。

這是所謂三淨肉之真義,為了減低犯罪之權巧而為,那麼,什麼叫做五淨肉呢?就是由前面三淨肉再加上兩種情形,合稱為五淨肉,何等為二?

一、自死:所謂自死者,就是眾生自己命終,非他人打擊之死,亦非種種策謀之死,得其肉而食者不犯。

二、殘食:所謂殘食者,就是眾生被弱肉強食,因而剩下之殘餘之肉,若得其肉可食,食而不犯也!譬如老虎追殺山羊,羊肉吃不完,剩下殘肉,得其肉者,食而不犯。

由三淨肉加上後兩種情況者,稱之為五淨肉,這是佛教界,為一些要茹素者,一時辦不到而開的方便法,減少犯重之嫌,特立所為,最終目的還是要全茹素才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scar_Ch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