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看過後. 除了對網友提出的問題有點不能苟同之外. 其他問題.大都可以回答腦瘤的問題... 不過.. 文章還是沒有明確的指出.那些是引起或誘發的高危險群...


資料來源:http://dailynews.sina.com/bg/news/heh/sinacn/h/d/2011-06-29/143922727079.html


專家詳解如何科學治療與預防腦腫瘤


2011年6月23日15時,新浪健康名醫堂與百姓健康電視台聯合邀請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神經外科的余新光教授談腦腫瘤。以下是聊天實錄:


  主持人:名醫齊聚,暢談百姓健康。大家好,歡迎收看由新浪健康和醫學論壇網為您直播的名醫堂。今天我們請到了來自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神經外科的余新光教授和我們在綫一起聊聊腦腫瘤應該如何防治的話題,余教授您好。


  余新光:各位新浪網友大家下午好。


  主持人:節目一開始,給我們介紹一下腦腫瘤是怎樣一種疾病嗎?


  余新光:腦腫瘤籠統地講原發於或者轉移到顱內的腫瘤都是腦腫瘤。近些年有升高的趨勢,以往的統計報道發病率是十萬分之八到十二,也就是平均十萬分之十,形象地記憶是一萬個裏面有一個原發病例。最近看到材料,有的報道高達十萬分之四十,在國內六省市統計,腫瘤發病率高達十萬分之三十二,這個比例看來在升高。


  主持人:這麼多人群裡,男女比例是怎樣的比例呢?


  余新光:男女比例整體來說,沒有太大的差別,有些腫瘤在女性多一些,比如說腦膜瘤,有些腫瘤像膠質瘤,統計大概男性略高一點。腦瘤現在的發病率大概占全身各部位腫瘤的第五位。


  主持人:剛才提到了膠質瘤還有女性常見的腦膜瘤,除此之外,還有哪些常見的類型呢?


  余新光:腦瘤的分類安全WHO的專業分類大概有七大類,一般的便於記憶的話,最主要的是腦膠質瘤,大概占40%到50%,接近一半。還有腦膜瘤,可能占20%左右,垂體瘤10%到15%,剩下還有比如說先天性的腫瘤,轉移瘤,生殖細胞瘤,還有淋巴瘤,造血系統的腫瘤等等,各占百份之幾。總體來說腦瘤的比例大概是以膠質瘤為主。


  主持人:膠質瘤既然占這麼大的比例,給我們介紹一下它是怎樣一種疾病?


  余新光:膠質瘤是一個統稱。在腦組織裡,它構成了神經元,剩下的細胞主要是膠質細胞,主要指新型細胞,少之細胞,少之細胞,還有試管膜細胞等等,起源於這些細胞的,統稱為膠質瘤。所以有些老百姓一聽到得膠質瘤就很害怕,實際上我們所說愈後不好的主要指惡性膠質瘤。


  主持人:為什麼老百姓一聽膠質瘤就色變呢?


  余新光:一個是膠質瘤占腦瘤的比例很大,再一個膠質瘤大部分是比較惡性的,它的愈後不好,手術切除以後,容易復發,大家比較恐懼。


  主持人:近些年有報道,兒童的腦腫瘤在逐步提升,上升速度非常快,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余新光:可能有多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現代人們醫療水平提高了,早期的檢測手段增多了,檢出率增加了。再有確實隨着社會生活的改變,有些致腫瘤的因素增多了,也就是說兒童暴露在這個環境裡機會增多了。比如說有些因素雖然沒有確切的證據,但是動物實驗確實可以得出明確的結論,有些化學因素可以導致腫瘤。比如說苯並芘到腦內,誘發腦瘤。


  主持人:苯並芘經常出現在哪些物質中?


  余新光:這是有些化工原料可能會有。


  主持人:除此之外,還有別的因素嗎?   


  余新光:還有物理因素,比如射線,電離照射以後,誘發腦瘤的報道。還有生物因素,比如有些病毒,感染病毒以後,也可以誘發腫瘤。


  主持人:腦腫瘤會遺傳嗎?


  余新光:遺傳的因素在腦腫瘤裡有幾種是有明確的遺傳問題,比如說有一種叫神經纖維瘤病,就是在染色體上有問題,這是腸染色體顯性遺傳。其他的腫瘤可能有一些遺傳傾向,但是並不是個個都要遺傳。   


主持人:剛才提到了兒童腦腫瘤的致病因素,成人的和兒童的致病因素是一樣的嗎?


  余新光:大致是一樣的。只不過兒童腦腫瘤發生有一般是屬於胚胎的腫瘤,很早就表現出來了,胚胎殘留的腫瘤。


  主持人:在直播過程中,專門開通了互動平台,上面有很多新浪網友在綫跟您進行交流,會提出有關腦腫瘤的問題,來關注一下。


  網友:腦腫瘤病人是否會出現精神障礙,是否會導致痴呆?


  余新光::這種情況是可能存在的,這取決於腫瘤發生的部位,大家知道腦子的額葉、臬葉,跟人的精神活動密切相關的,如果在這個部位長了腫瘤,可以以精神癥狀或者痴呆為首發癥狀,所以這個問題提得是有道理的。


  主持人:一般長在這個部位,是一定會導致精神障礙嗎?


  余新光:那倒不一定。


  主持人:在這個部位長了腫瘤的朋友,不一定有這麼大的心理壓力。


  網友:腦腫瘤會遺傳嗎,生下來就痴呆的兒童是否也是腦腫瘤的一種?


  余新光:生下來痴呆的,大部分不是腫瘤引起的,因為剛生下來的嬰兒腦腫瘤發病率還是很低的,應該是腦發育上有問題的,占的比例比較多。


  網友:有新聞稱,長期使用手機,有可能會導致耳部腫瘤和腦部腫瘤,因此專家建議八歲以下的兒童盡量不要手機,這種觀點正確嗎,是否現在的手機、電腦等産生的輻射真的會影響健康,導致腫瘤的發生?


  余新光:這個問題提得大家都很關注,現代社會手機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很多便利,甚至大家覺得離不開手機,甚至網上有這麼說叫無手機恐懼症。就是不帶手機了,就很驚恐,總怕有什麼事。當然我們在享受高科技帶來便利的時候,不能忽視他可能潛在的副作用。剛才講的手機輻射的問題,已經爭論了很久了,最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爭論,起因大概就是在五月底,世界衛生組織所屬的國際癌症研究中心發布了一個信息,把手機列為可能致癌的物品,同時公佈的還有像咖啡、鹹菜,還有其他東西,列為可能致癌,這個致癌分成四級,第一級肯定跟致癌有關,第二級叫有可能致癌,第三級沒有定論,第四級就是無關。把手機列為第二級就是可能致癌,列為2B,B是致癌的可能性偏小。大家從這裏看出來,權威機構發出的信息,應該引起大家的覺悟,大家不必過度驚恐,畢竟我們沒有找到十分確切的研究結果,雖然有些結果已經顯示了可能有一定的關係,大家知道手機它的頻率大概是800到1800兆赫,是射頻裡微波的波段,起的熱效應,不是電離輻射,起的作用是對組織是加熱的作用。大家都有這種感覺,長期打手機,在耳朵會有點發熱的感覺,當然手機的製造商會考慮這方面的問題,我想既然發布這麼一個信息,希望大家引起重視。年輕人特別是小孩減少使用手機是有必要的,因為小孩的顱骨比較薄,而且屬於發育期,最主要的是可能比成人使用手機積累的時間更長,一旦有問題的話,到那個時候就不好處理了,因為手機可能引起的腫瘤主要是膠質瘤還有聽神經瘤可能有關,特別是膠質瘤,剛才已經談了很不少治,如果發病率非常高,人群中很多人得了膠質瘤,這應該說對神經外科醫生來講應該是一個災難,所以我想進行適當的防護還是有必要的。


  主持人:現在有很多朋友是拿着手機,機不離手,到達這個程度了。甚至在睡覺的時候,會把手機放在枕頭底下,您認為在枕頭底下的手機對我們的輻射會有多大?


  余新光:手機的輻射據說,比如你把這個號撥出去和剛接通前幾秒輻射最大,如果在待機狀態,也有一定的輻射,最好不要放在枕頭底下,有人拿它做鬧鐘,可以遠離一點。


  網友:都說吸煙危害很多,那麼腦部會不會受侵害呢?


  余新光:因為香煙裡有30多種有害物質,比如說焦油、尼古丁、一氧化碳等等,有些物質對血管有收縮作用,像尼古丁,一氧化碳可以減低血液中氧氣的含量,所以對腦子的影響,有可能是減少腦子的供氧,對腫瘤的誘發倒沒有這方面的報道。


  網友:有人說眼皮跳也有可能說是腦腫瘤的癥狀,有根本嗎?為什麼?


余新光:我們遇到的眼皮跳有幾種情況,剛才講腫瘤引起眼皮跳占的比例比較少,確實有。比如發生在面聽神經周圍的一些小的腫瘤,特別是有一種叫膽脂瘤的,腫瘤刺激面神經了,可以引起眼輪匝肌的收縮,這樣就表現眼皮在跳。還有一種情況不是腫瘤,是血管的異常,有個血管走性異常,血管壓在神經上,引起眼睛跳,這是面肌痙攣。大多數我相信不是,大家要放心。


  主持人:腦腫瘤是隱蔽性很強的腫瘤,在生活早期不容易發現,在生活當中會不會有蛛絲馬跡供我們察覺呢?


  余新光:那是有的,取決於腫瘤發生在腦子哪個部位,比如說剛才談到了垂體瘤,因為垂體是內分泌器官,長腫瘤以後,可以引起一些改變,比如說內乳腺瘤,有些女同志出現月經紊亂或者不育,有的不太重視,以為有其他的病,沒太考慮是顱內的問題。有些腫瘤在視神經附近,可以引起視力下降,剛才談到聽神經瘤,一開始有聽力下降,耳鳴,很多病人有這些癥狀以後,疏忽了,沒有把它當成腫瘤的癥狀。剛才說的這些可以引起重視。


  主持人:腦腫瘤畢竟是腦部的疾病,像頭痛也是表現之一,能不能介紹一下像頭暈、暈厥,怎麼去鑒別它?


  余新光:頭痛、頭暈、眩暈、暈厥,這是大家常描述腦部疾病的癥狀或者體征,頭痛不要說了,頭暈,很多人有這種感覺,但是要確切地說也不太好描述,我感覺就是一種昏沉,或者說頭重腳輕的感覺。眩暈是特指事物旋轉,常常伴有噁心、嘔吐,這是前聽功能受影響的特異性的改變。暈厥一般是伴有短暫的意識的改變,有比較常見的排尿性暈厥,當時就昏倒了,但是很快就醒來了。


  主持人:這些癥狀是腦腫瘤特有的癥狀?


  余新光:不是特有的,腦部有疾病,都有可能。


  主持人:發病的時候像腦出血了,是不是伴有這樣情況的發生?


  余新光:看出血,出血少了,可能有這種癥狀,出血量了,可能一下子有昏迷了。


  主持人:如果出現了剛才提到的頭暈,還有頭痛,還有之前提到的癥狀的時候,到醫院去檢查,應該做哪些檢查呢?


  余新光:這些檢查嚴格地說應該由專科醫生來安排,通過詳細的詢問病史,體檢給安排進一步的檢查,比如前聽功能,這是耳鼻喉科查的,針對眩暈的。像頭暈,有的是腦供血不好,可以查查血管有沒有動脈硬化,比較確切的是做磁共振,特別是排除腫瘤的角度,磁共振是比較準確的方法。


  主持人:兒童的腦腫瘤和成人的癥狀上有區別呢?


  余新光:應該是。因為兒童可能語言表達能力差,比如有頭疼,不一定能準確地表述出來。另外兒童有時候性能沒閉,顱壓高的時候,出現頭圍增大。另外兒童腦幹腫瘤比較多,表現的是有的時候走路不穩或者看上去眼睛有點斜視或者有面癱等等。還有兒童腫瘤有一種長在小腦的隱部,會引起平衡障礙。


  主持人:如果孩子出現哪些癥狀,必須提起家長的重視了?


  余新光:應該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私人醫生,因為他天天跟孩子接觸,可是往往有的時候父母把孩子的癥狀忽略了。剛才我提到的那些都是腫瘤的一些早期的癥狀,比如頭部增大,有的家長還以為這頭大聰明,但是如果過大了,這是一種病理狀態。比如說視力不好,看不見了。


  主持人:是看不清還是看不見?


  余新光:是逐步的,上午剛剛做原一個手術,是顱咽管瘤,這個孩子一側失明了,一側視力特別差,這個家屬昨天跟我說特別後悔,他的孩子跟他講看不清,沒有引起重視,以為是近視的問題。


  主持人:這個眼睛視力下降速度是不是特別快。


  余新光:這個速度跟腫瘤生長的速度有關的,不一定,有些是開始逐漸減弱,在短時間內突然下降。


  主持人:除了視力可能會突然之間有所下降,還有頭圍突然增大。


  余新光:還有頭疼、嘔吐,這種嘔吐往往跟進食沒有什麼關係,一般是噴射性的。剛才說了兒童的腫瘤容易發生在中線部位,往往到一定體積引起腦積水,引起頭顱增大,引起顱壓高,視力減退等等。走路不穩應該是小腦組織受影響了。


  主持人:剛才提到這四點就要引起重視了,帶孩子趕緊去神經外科就診,看看。


  腦腫瘤還會和哪些疾病混淆呢?


  余新光:如果籠統地說,腦部的其他所有病變都可以和腦腫瘤相混淆,比如說腦梗塞,小量的腦溢血,還有一些內科疾病,比如說炎症,腦炎,因為都是損傷了腦組織結構了,引起腦功能障礙了,所以在表現上,可能很類似。這些情況就可以導致腫瘤的誤診。


  主持人:在臨床上,有一種叫做腦腫瘤性猝中或者腦猝中,這兩個怎麼診斷的,怎麼區分?


  余新光:這是完全兩個不同的概念。腦猝中是指腫瘤在生長過程中,由於缺血壞死出血了,在腫瘤的基礎上出血了。腦猝中一般是指原發的,沒有其他原因引起的腦溢血,也有腦梗塞,也有人統稱為猝中。


  主持人:能不能這麼理解,瘤猝中和腦猝中根本其他有沒有腫瘤,一個在腫瘤基礎上出現的,一個沒有在腫瘤基礎上出現的,治愈率呢?


  余新光:這個也不一樣的,就象腦猝中,如果出血量很大,已經昏迷了,愈後很不好。反過來說,雖然猝中了,但是腫瘤比較小,或者腫瘤不是惡性程度非常高的,把腫瘤也切除了,有可能愈後也不錯,這個要看情況而定。


  網友:老年群體是慢性病等疾病的高發年齡,常常多種病合併在一起,老年人如何發現腦腫瘤,另外一個問題是老年人腦腫瘤患者和青年人發病時的癥狀會不會有所不同?


  余新光:老年人身體上有一個特點,隨着年齡增大,腦組織可能有一些萎縮,當然顱腔的容積是顱骨外型是不會變的,腦組織有些萎縮以後,裏面可以容納多余的物體的承受力就比成人要強一點,比如說一個有腦萎縮的人長的腫瘤可能長得比較大才會表現出來,顱壓才會搞上去。年輕人沒長那麼大,沒辦法承受了,就表現出癥狀。所以老年人的癥狀可能更加隱秘。再一個老年人可能合併其他的疾病比較多,比如說常見的腦供血不足,還有一些認知功能障礙,在這個基礎上,也可能是同時存在的,又長了腫瘤。它原來比如說有供血不足,醫生按照供血不好來處理,沒準同時合併了腫瘤,就忽略了,有這麼一個特點。


  網友:今年48歲,男。在07年的時候查出丘腦下面有海棉狀的血管瘤,因為位置比較深,觀察治療,經過幾次復查,大小沒有變化,現在癥狀是左邊半邊身子從頭部到腳部,24小時都是麻的,想請問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癥狀?


  余新光:丘腦海棉狀血管瘤,引起對側的肢体麻木很好解釋的,不知道網友的病灶在磁共振上是不是顯示有過出血,如果有過出血,像這種情況,可以考慮做手術,因為丘腦的病變在現代神經外科條件下可以做到可能不太造成更大的損傷的基礎上,把病灶去掉,因為海棉狀血管瘤是反復出血,盡量出血不是凶猛,在病灶裏面像苞米花一樣,出了血就碰撞,吸收了就縮小一點,就反復下去,體積總體來說還是要增大。在丘腦部位,旁邊就是內囊,這個內囊就是神經傳導的重要的通路,除了剛才說的感覺,如果再出血,有可能癱瘓了。如果出血多了的話,可以引起昏迷,在手術把握比較大的前提下,可以考慮做外科治療。


  順便提一句,海棉狀血管瘤也有的人去選擇做伽瑪刀治療,經過我們的觀察和文獻的報道,海棉狀血管瘤用伽瑪刀治療效果是不肯定的,要麼用手術治療,要麼保守觀察,如果海棉狀血管瘤長在不能做手術的區域,我們寧願採取觀察的方法。


  主持人:現在不做手術,保守治療,癥狀不能減輕。


  余新光:有可能減輕,出血以後,病灶體積增大了,對周圍丘腦結構的破壞增加了,所以丘腦是一個感覺的中繼站,所以癥狀會加重,當血種逐漸吸收的時候,癥狀可以好轉,但是好轉並不意味着這個病治愈了,因為病根沒有去掉,所謂海棉狀血管瘤不做手術,不可能自行消退的。


  網友:者男70歲,腦基底部梭型腫瘤,比較大,良性,有時右側臉部有疼痛,因為年紀大,腫瘤部位深,是做好開顱切除手術?還是做伽馬刀?吃中藥能抑制腫瘤生長嗎?希望延長患者的生命。


余新光:年齡比較大了,同時長了比較大的腫瘤,治療策略該怎麼選擇,確實需要慎重地。他發現多長時間了,生長速度怎樣,腫瘤雖然是良性的,生長速度不一樣。這個老人70多歲,身體可以很好,可以耐受手術,在這種情況下,把腫瘤的體積縮小,通過手術,在必要的時候輔助做伽瑪刀和其他方式治療,我認為是比較科學的。剛才談到這是大腫瘤,如果直接做伽瑪刀,大概不太適合。現在伽瑪刀治療腫瘤一般規定的大小是3厘米以下。


  主持人:如果把腫瘤縮小的話,應該採取哪些方式呢?


  余新光:那就是做手術。


  網友:同事發病時,講不出話,右手不能活動,應該做怎樣的檢查?


  余新光:如果是發作性的癥狀,我懷疑是不是有TIA,就是短暫性的缺血發作,如果這個病人恰巧是中老年人要警惕這種情況,右手發作性不能活動,這可能提示在左側額葉有缺血,應該是靠近運動區的病變或者是缺血。


  主持人:現在需要做哪些檢查呢?


  余新光:因為他提供的信息不全,如果是中老年人,我建議他第一步可以做頸部的血管,頸動脈超聲或者磁共振血管造影,排出一下有沒有頸部血管的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狹窄。如果說沒有的話,還建議他做一個腦部的CT或者磁共振。


  網友:我的嫂子最近得了腦膜瘤,眼睛看不清楚了,有點痛,沒有什麼藥物可以治,應該進行什麼樣的檢查和治療?


  余新光:已經談到了得腦膜瘤,說明已經做過CT或者磁共振了。腦膜瘤不用藥物治療,主要還是通過手術。


  主持人:這位朋友說有沒有藥物可以治?  


余新光:沒有藥物。



  主持人:眼睛看不清楚,有辦法可以治療?


  余新光:一個是這個瘤子長在視詩經附近,靠近前面,這種情況下,引起的視力減退,如果想改善癥狀,我覺得唯一的辦法可能就是做手術,但是做手術本身也同樣存在加重視力損害的風險,因為腫瘤可以跟視神經粘連非常緊,在取腫瘤的時候,對視神經造成新的創傷。


  我的建議還是那句話,如果身體條件允許,一般情況下應該首選做手術。


  網友:一位親戚37歲,男性,得了腦腫瘤,在當地的市醫院治療了有三年的時間,當時未能清除乾淨,現在又復發了,當地的市醫院檢測後需要做伽瑪刀,還能再做手術嗎?


  余新光:我大概理解,因為臨床上有時會遇到這種情況,一種腫瘤由於各種原因沒有做到完全切除,剩下的部分建議做伽瑪刀,有的做伽瑪刀沒有控制,病人和家屬問還能不能做手術,這種情況下可以做手術的,因為做伽瑪刀對腦組織確實有影響,比如說病變和正常的腦組織之間有些粘連,有些疤痕的增生或者病變本身變硬了,但是這個並不是手術的禁忌,有些特殊的部位比如說這個瘤子和血管本身就包着血管,和神經很密切,做過伽瑪刀,再次手術的話,難度會增加很多。


  主持人:如果這位朋友身體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再做手術。


  余新光:可以考慮。


  網友:女60多歲,左 聶頁 頂葉病變,膠質瘤 WHO II-III級。 星形膠質細胞瘤。出院情況: 意識清楚,失語,無發熱,無肢体抽搐,神清,生命體征平穩,理解力可,雙肺呼吸音清。現在手術後40余天,病人沒有進行放化療,我們准備7月底左右復查,請醫生老師針對我們的個例進行一下建議,將來的安排應該如何? 比如復查可能出現的結果和應對措施?


  余新光::他是一個膠質瘤,屬於中度惡性的腫瘤,他做了手術。這種情況下,不管腫瘤切除的程度如何,按照道理,他應該下一步進行綜合治療的其他步驟,比如說放療和化療。


  主持人:現在沒有進行放化療。


  余新光:可以考慮了,一般做完手術大概三周以後可以考慮做了,當然這裏最好再了解一下切除的腫瘤的病理檢查,免疫組化的檢查,看看她對化療的效果怎麼樣,因為有些指標可以判斷這個腫瘤對這個藥物是不是敏感,現在如果大的醫院,在出病理報告的時候,同時有相應的指標。放療是應該做的,但是他提到了有點失語、偏癱,有點癥狀,這個就辯證地看,因為如果腫瘤再發展下去,同樣還是要偏癱失語,不能恢復。我估計他沒有做下一步治療,可能有多種因素,其中有一個因素,現在有些癥狀沒有恢復,如果這個時候再做會加重,不利於它的恢復,是不是有這種因素在裏面。


  網友:兒童毛細胞星型細胞瘤whoI級 惡性程度高麼 容易復發麼,做手術六年多了,現在情況很好。


  余新光:毛細胞星型細胞瘤是膠質瘤裡唯一幾種真正良性的腫瘤,看他長在什麼部位,有幾個好發部位,一個是小腦,再一個小丘腦,視神經,盡管是良性的,但是不容易做到很徹底的清除,長得很慢,六年過去了,不代表有殘留腫瘤。所以這種情況,可以進一步隨訪一下。


  主持人:容易復發嗎?


  余新光:清除徹底,是有復發,但是不容易復發。長在小腦裡,切腫瘤的時候,允許在邊界或者超出邊界做比較根治性的切除。但是有些部位做不到,盡管病理上很良性,但是長的部位不允許超過病變範圍的切除,比如腦幹裡或者下丘腦,非常重要的區域,如果超出這個範圍,那就損傷了正常結構,就可以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


  主持人:目前對腦膠質瘤會採取什麼樣的治療方式?


  余新光:剛才提到了一些最主要的方法還是手術,膠質瘤的治療是綜合治療,除了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療,是三大主要的治療手段,現在嘗試用免疫治療,總體來說,膠質瘤分偏良性的和惡性的,剛才說的毛細胞星型細胞瘤,比較樂觀,切得乾淨,基本達到治愈和很晚復發,如果惡性的,不管採取什麼措施,都沒辦法根治。


  主持人:說到手術,有些患者存在這樣的觀念,認為得了腦膠質瘤,越手術可能復發的越快,不願意手術,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呢?


  余新光:這個問題經常有病人問,確實見到這個現象,一個膠質瘤開始是一級或者二級,偏良性的,做完手術,當時切得挺乾淨,過一陣又復發,復發再做手術,一查變成三級或者四級了,惡性程度增加了,很多病人很自然的把這種惡化和你手術聯繫起來,說這個手術別動它,越動它刺激它惡變。這個情況比較複雜,有些跟手術應該是沒有關係,這個膠質瘤剛才說良性切除的效果不錯,但是也有一部分惡性膠質瘤是從良性演變而來的,一開始可能是偏良性的,它的級別隨着病程進展會逐漸地往惡性方向發展。它是因為腫瘤裡的基因突變導致的腫瘤惡性程度增加,並不是因為手術導致的。也就是說你不做手術,也有這種可能。正好你做了手術,就把它歸咎於手術。但是也有少數人從實驗上探討過這方面的問題,就是手術是不是把瘤子切掉以後,對處於休眠期的腫瘤,促使它變到增生期,有少量的報道,但是沒有被普遍的接受和公認。


  主持人:之前也提到了垂體泌乳素危腺瘤,這個瘤導致女性産生不育,這個怎麼避免它發生?


  余新光:可能跟生活環境,生活方式緊張、壓力大有關。確實你說到臨床上比較常見,有的是婚育的問題,在這個時候選擇恰當的手術治療方式就非常重要,具體到這個瘤子,危腺有幾種選擇,第一個是藥物治療,因為所謂泌乳素危腺瘤,是泌乳素導致的月經不好,不孕不育,有一種藥可以抑制它,叫溴隱亭。吃了這個藥以後,多數病人可以明顯改善癥狀,讓泌乳素下降,有很大的比例可以懷孕,所以過去一旦未育的女性病人得了這樣的病,以前是選擇藥物治療占多數,甚至現在有很多機構,特別是內科包括國外一些研究機構,也都把藥物治療作為首選。


談到第二個方法是手術,為什麼以前做不手術呢?怕手術本身也傷害到正常的垂體,因為提到瘤子是危腺瘤,取出,勢必對垂體本身造成一定的破壞,有的人擔心做了手術,雖然把瘤子去掉,把正常垂體破壞了,同樣導致會不遇。所以就以吃藥為主。現在隨着外科治療技術的進步,觀念有所變化,現在治療垂體瘤採用胃鏡治療,微創的方法比較普遍,對正常垂體的騷擾和損傷非常小,有的時候把垂體切開一點,這個瘤子一刮出來了,對周圍的影響不大,經過觀察發現做手術以後,懷孕的比例也蠻高的,比如60%多,甚至有到90%多,跟吃藥差不多,既然是這樣,有的人建議還不如採取手術,畢竟是相對比較徹底,另外吃藥需要一直吃,不能停。所以手術在技術比較高的醫生手裏,可能達到跟吃藥差不多的效果。手術也是比較合理的。


  主持人:隨着技術的發展,選擇的方式也有很多。


  余新光:當然也有放射治療,剛才提到的伽瑪刀局部照射,也有報道效果不錯的,對於未婚未育的女性病人,不太推薦直接做伽瑪刀,畢竟放射線的影響,可能是長遠的。我們擔心會不會引起垂體功能的低下。


  主持人:能再給我們談一談膠質瘤它的愈後情況嗎?


  余新光:膠質瘤的愈後要看本身的惡性程度,如果很惡性的,我們說兩個極端,比如說四級,叫多辛酵母的膠質瘤,盡管採用手術加放療、化療,綜合治療,它的中衛生存期有12個月,當然如果說手術做得比較徹底,恰巧對化療比較敏感,當然時間可能不是一年,也可能兩年、三年,我們也都見過,總體來說愈後是不好的,中等程度,五年生存率可以高達60%、70%,60%、70%的病人活過五年以上。


  主持人:畢竟這個是比較沉重的話題,如果一旦復發了,咱們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手段去治療呢?還是手術?


  余新光:也看情況,如果復發以後,還是比較局限在原來的部位,病人的一般情況也比較好,比如說距離上一次手術時間挺長了,而且有癥狀,顱壓高,非手術解決問題,為了延長病人的生命,我們仍然考慮再次手術,膠質瘤做二次甚至三次、四次的,也不少。


  主持人:剛才一直提到有些朋友做了手術之後,癥狀反而加重了,都會想我到底該不該,值不值去做這個手術,相信這樣的情況,您也遇到不少?


  余新光:這個要全面地看待這個問題,因為腦腫瘤發生以後,最大的危害是因為顱內壓增高,腫瘤無限制生長以後,壓迫了生命中樞,實際上是會死亡的,這是很顯而易見的問題。做手術是為了延長它的生命,從這個意義上講手術是值得的。當然,手術引起了並發症,比如偏癱、失語或者顱神經有問題,甚至有更嚴重的問題,生命都受到威脅了,有的時候是不可避免的,也有的觀念上也在需要改變,比如說如果你只為了切除腫瘤,而不考慮病人的生存質量,對於一個良性腫瘤,是不合適的。比如瘤子去掉了,但是帶來終身的殘疾,影響到他的生活工作,這可能是不值得的。有一句話的意思是手術的戰利品不是切除下來的完整的腫瘤,而是一個健康生存的病人。我們不能追求就為了滿足把這個瘤子切掉,而不管病人的生存質量。


  主持人:您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如果病人長了膠質瘤,這個瘤子的位置正好長在語言區,有沒有辦法既保全他的功能,而且又可以去除病灶呢?


  余新光:這個問題非常好,也正是我們現代神經外科很多進展所涉及的問題。比如說在一個重要功能區長了一個瘤子,如果已經把這些結果破壞了,再去做手術,恐怕很難恢復。如果是臨近,壓迫或者部分的侵犯,有部分的功能,既把腫瘤去掉,又保留功能,這是最理想的,作為外科醫生,把握這個度,也體現了他的水平。既最大程度切除了腫瘤,又保住了功能。提到有什麼手段,比如你提的語言區的,近些年確實有很多新的進展,比如說術中的喚醒麻醉,就是做手術的時候,我想看看這塊腦組織是不是受侵犯了,是不是保留了,讓他醒過來,讓他交流,讓他說話,如果碰這個地方不說話了,這個腦組織就是有這個功能,不能碰,可以準確判斷,這叫術中喚醒麻醉。現在用的更多的是術前就在做功能成像,把語言區在磁共振,和腫瘤的關係標記出來,在手術的時候,通過導航把重要的區域給避開或者手術中有術中磁共振,切除到這裏的時候,掃一下做一下磁共振檢查,看看腫瘤還殘留沒有,距離這個重要區域還有多遠的距離等等,這些手段,當然還有往裡打一種藥,通過熒光的顯微鏡,可以看到腫瘤被染色了,而正常的沒有染色,我可以只切除腫瘤,而不破壞周圍的結構,這些都是近些年的進展。


  主持人:最近301醫院提出了精準外科的概念,不知道和這些技術都是有一些關聯的?


  余新光:有關聯,精準外科,我們醫院肝膽外科,神經外科在國內比較早的提出來,它的理念是在盡量保護正常組織的前提下,準確的去掉病變,準確地達到這個部位,非常恰當地、適當地去除這個病變,造成最小的損傷。這是一種精準外科,當然它要借助數字的平台,比如說剛才談到的術中磁共振,導航系統。所以精準神經外科是微創概念的延伸,一個重要的觀念。


  主持人:最後能不能再給已經做過手術的朋友一個良好的建議,在術後多久去復查,才是最好的?


  余新光:要看哪類性質的腫瘤,良性腫瘤一般來說可以相對間隔時間長一點,惡性的要短一點,比如膠質瘤本來沒切乾淨,大概三個月、半年最好做一次檢查,如果是良性腫瘤,切的又很乾淨,可以一年做一次,這個還是因病而已,沒有硬性規定,因為磁共振對人的影響比較小,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多采用這個方法來檢查。


  有一種情況,我們臨床上遇到,比如說一個腦膜瘤是良性的,也切除徹底了,我也囑咐他按期復查,前兩年,前三年按照我的要求復查了,很規律的查了,也沒事,查了三次沒復發,到後面就疏忽了,隔很多年不查,等到想起來了,一查發現怎麼又長大了。就說明什麼?這個腫瘤本來複發不是在早期,比如說手術後四五年的時候,恰巧在那個時候放鬆警惕了。


  主持人:四五年是一個警戒期嗎?


  余新光:也不一定,有些腦膜瘤切得比較乾淨,是有可能的腦膜瘤年復發率大概是2%,比如顱底有些腦膜瘤2%,可以算一下,十年就是累積20%,意味着五個顱底腦膜瘤,盡管手術前期了,十年以後可能有一個就復發了,按照統計的規律。


  主持人:所以定期復查是很必要的,不能疏忽的。


  網友:父親腦腫瘤晚期,引起頭痛頭暈24小時,神志清醒,可以起不來床,請問臨床上用什麼藥可以緩解?


  余新光:像這種情況可能脫水藥、降顱壓的藥是最主要的,也要注意一個問題,既然是老年人,容易有腎臟功能不全,現在最常用,最有效的脫水藥是甘露醇,如果使用時間過長,可能導致腎功能衰竭。另外還有激素,如果腦水腫比較重,用點激素。


  網友:我哥前幾天檢查出患了交通動脈瘤了,可是造影后發現瘤後還長有2根血管,醫生也說不准這血管是否起主要供血功能,請問可以有什麼方法治療。


  余新光:惡性膠質瘤血供比較豐富,造血的時候見到比較粗的供血的血管,有的是引流的靜脈,腫瘤越惡,它的供血越豐富,有可能跟腫瘤有關的血管。


  主持人:這朋友的哥哥應該採取什麼方式?


  余新光:如果能做手術還做手術,只不過醫生有心理上的准備,可能出血比較多,特別注意血管的處理。


 


以下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苯並芘(Benzopyrene)是稠合而成的一類多環芳烴。根據稠合的位置不同,可以有苯並[a]芘苯並[e]芘兩種異構體,這兩個名稱來源於IUPAC命名法中對芘分子環中各化學鍵的編號(見右圖)。


最常見的苯並芘是苯並[a]芘。它是一種致癌物質突變原


 


以下資料來: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菸品成分資料網


http://tobacco-information.bhp.doh.gov.tw/ch_list.aspx?itemid=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scar_Chou 的頭像
    Oscar_Chou

    懷念睿寶貝 Memory for Ray baby

    Oscar_Ch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