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eb.ner.gov.tw/culturenews/culture/culture-detail.asp?id=110001

http://www.tzuchi.org.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3152:2010-04-09-11-29-41&catid=91:medicine-project&Itemid=287&lang=zh

http://taipei.tzuchi.org.tw/taolu/341/p341-3d.htm


花蓮慈濟醫院於9日下午辦理台灣腦神經腫瘤治療研討會,由神經外科主任蘇泉發主持,會中分享原發性中樞神經黑色素細胞瘤、惡性膠質瘤、腦下垂體腫瘤的手術治療等腦瘤治療的新趨勢。蘇泉發主任也同時分享,他多年來以加馬刀改變神經腫瘤治療的發現與心得。

原發性腦瘤發生率約為萬分之一,其中一半為神經膠質瘤。大部分神經膠質瘤又為惡性,惡性神經膠質瘤的癒後非常差,未治療之病患據國內外統計平均存活 時間僅有約半年。9日的台灣腦神經腫瘤治療研討會,由台灣神經腫瘤醫學會理事長陳敏雄等多位專家探討包括新近引進台灣的螢光導引切除術等惡性腦瘤治療的新 趨勢,希望能提供病人更佳的醫療品質。


根據衛生署統計,每年約有六百位原發性惡性腦神經膠質瘤病人,世界衛生組織根據腫瘤惡性程度將惡性腦瘤分為一到四級,其中以第三級的分化不良星細胞瘤與第四級的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為極惡性,復發與死亡的機率極高。


目前惡性腦神經膠質瘤以手術切除為主要治療模式,但手術往往只能切除肉眼看得見的惡性腦瘤,即使術後輔以放射線治療與化學治療用來抑制殘存 的癌細胞,但效果仍有限,還是會有部分殘餘或分化中的惡性腦瘤細胞延著腦神經纖維生長,成爪狀蔓延至其它腦組織,導致腫瘤復發。因此,腫瘤清除率的提升也 成為治療指標。


在台北榮總服務的陳敏雄理事長分享去年底引進台灣的螢光導引切除原發性惡性腦腫瘤術。以五胺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 5-ALA)做為螢光導引的切除術是現今應用於惡性腦瘤切除的最新技術,這項技術用以協助醫師提高腦腫瘤細胞的清除率,進而提升病人存活率,延長病人的存 活時間。


另外蘇泉發主任,花蓮慈院自二OO三年十月引進加馬刀立體定位放射手術,「隔空取瘤」已累計個案六百多例。這項技術使許多腦腫瘤患者不需要 打開顱骨,利用二O一根加馬射線集中照射在顱內的特定腦瘤,如同太陽光的聚光點,使腦瘤接受極高的治療劑,而周圍組織接收的計量則減到最低,以達到治療腫 瘤而不傷害腦組織的目的。


目前加馬刀的治療趨勢,如腦膜瘤、聽神經瘤、腦動靜脈畸形瘤、海綿竇腦血管瘤、腦下垂體瘤、轉移性腦瘤,以及各種邊緣清楚且直徑小於三公分的腦瘤,都可以運用加馬刀立體定位放射術治療,也可以運用在三叉神經痛、癌症疼痛及癲癇等功能性神經外科手術的治療上。 至於對於直徑超過三公分的腫瘤,若無法手術完全移除,可先手術將腫瘤體積變小,再接受加馬刀;對於以入侵血管或壓迫到腦幹的大腫瘤,為避免手術完全移除過程引發大出血的風險,同樣先以手術移除部分腫瘤使腫瘤體積變小,再施以加馬刀治療,都有不錯的結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scar_Ch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