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們常說兒童的治療和大人不同... 結果...
在台灣吹噓健保多好的情況下... 我們大人對孩子的醫療是如此的不應該...

我真的是氣憤.... 


http://lifestyle.msn.com.tw/print.aspx?id=1479


我們需要怎麼樣的兒童醫院?
文.王梅  攝影.陳怡安

 

台灣的醫療環境對兒童不夠友善,甚至沒有一間真正獨立的兒童醫院。

曾經是台灣唯一的長庚兒童醫院為了通過醫院評鑑,更名降級為兒童醫學中心,層級與院內各專科平行。籌建14年、造價預算台幣45億,原本被兒科界看好的台大兒童醫院,最後變成只是兒童醫療大樓。

很多醫院把兒科視為不賺錢的事業,可以動輒把兒科床位減少,挪供成人病患。平常也僅視兒童醫療為成人醫療縮小版。但事實上,兒童醫療的思維邏輯完全不同於成人醫療,例如設備與用藥劑量。台灣的兒科在處理孩子的情緒與家屬的焦慮時,也倍覺無力,只有醫生護士,不見更多的輔助人力與團隊,多面向解決病童與家長的困難。

被兒科醫師視為「聖地」的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除了素質一流的醫護人員與技術,還有專職兒童生活輔導師、小丑醫生、社工師等整體配套,合力發展「全家照顧計劃」。他們秉持信念: 醫院不只看病,還提供更多樣的功能。

《康健雜誌》越洋探訪波士頓兒童醫院,也訪問了多位台灣的兒科醫師,完成連線報導,期望台灣兒童的就醫權更上一層樓,提供更友善、更溫柔的就醫環境。
台灣.美國波士頓連線報導

>>直擊台灣

兒科注射治療室裡,小偉哭得滿臉眼淚鼻涕,不讓醫生護士打針,爸爸很生氣:「再哭,就再打一針。」醫生說:「你哭的樣子好難看哦。」小偉更加哭到上氣不接下氣。

>>越洋波士頓

裝著紅鼻子的「迴力鏢醫生」走進波士頓兒童醫院(Children's Hospital Boston)外科病房,探望剛動完膝蓋手術的8歲小女孩,這位小丑醫生讚美她裹著的石膏「好漂亮」,問小女孩把石膏賣給他好不好?大夥兒看到他的滑稽動作,都哄堂大笑。

>>直擊台灣

病房走廊上,得知孩子得了血癌的媽媽,正躲在角落裡嚎啕大哭,醫護人員說了幾句安慰的話,幫不了其他什麼忙,還有很多事要趕去處理。

>>越洋波士頓

華裔住院醫師唐寰早上參加團隊部門會議,兒科醫師、次專科醫師、生活輔導師、護士、社工師、個案管理師都在,接下來要去做醫病溝通,問病人與家屬:「有沒有困難?」「我們可以幫你什麼?」「你現在最擔心什麼?」他們必須保持高度敏感,哪些話適合說,哪些情況必須保持緘默……

     *   *   *   *

同樣是醫治孩子,為什麼台灣與波士頓差那麼多?難道台灣孩子的就醫權不如美國?還是孩子沒有投票權,鮮少需要為他們爭取注意?

台灣甚至也沒有一間真正的兒童醫院。曾經是唯一的長庚兒童醫院,為了通過官方的評鑑,降級更名為兒童醫學中心,層級與院方其他科平行。而對外稱呼「台大兒童醫院,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Children's Hospital」,其實只是台大兒童醫療大樓,醫界有人謔稱「沒有院長,只有大樓管理員」。

「我很驚訝,台灣這麼進步,竟然沒有一家兒童醫院?」走在波士頓兒童醫院餐廳的通道上,急診部主治醫師鍾亞玫轉過頭,滿臉詫異地丟出這個問題。

鍾亞玫從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畢業後,在波士頓兒童醫院完成住院醫師訓練,並留任迄今。美國有很多知名的兒童醫院,但波士頓是她的第一選擇。
「兒童醫院和成人醫院的思維邏輯不一樣,」午餐桌上,鍾亞玫和同僚裴晟娟(小兒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熱烈地討論,設置兒童醫院的優點與必要性,「兒科不是治療局部器官或疾病,而是照顧整體健康,」兩人說出共同觀點。
兒科不是成人的縮小版

兒童絕對不是大人的縮小版,所有的用藥和治療方式,都必須「量身訂做」。

舉例來說,大人罹患最多的是慢性疾病,兒童則以急性居多,早產兒尤為兒科特例;用來檢查成人的器械設備,就不適用於兒童,使用不當會造成傷害,甚至影響正常發育;即使是同樣的疾病,在成人身上反應的症狀和兒童不見得相同;青少年糖尿病與成人糖尿病治療概念和方法迥異,不能混為一談。

台灣兒科醫生經常抱怨,小兒科是醫院結構體系中的「弱勢」與「次等階級」,因為絕大多數的資源都被成人科瓜分走了。台中榮總兒童醫學部主任傅雲慶不諱言,兒科部所有檢查儀器設備都要和大人一起共用,實在很落伍。

一般大型綜合醫院有所謂的「賺錢科」、「賠錢科」。社會進入少子化,婦女生育率降低,兒科「客源」減少;此外,小孩不會說明病情,看診至少是大人3、5倍的時間,不論抽血、打針,需要動員好幾個大人,成本較高,但健保給付卻和成人一樣;各種原因導致,兒科被視為「賠錢科」。

台大兒童醫療大樓興建過程曾經歷幾任院長,都不看好,甚至有院長在會議中公開點名「這是賠錢單位」,引起部屬反感:「都還沒開張,就被唱衰。」

醫院的說法是:兒童醫院不賺錢,養不起。另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台灣沒有《兒童醫院法》,於法無據。

兒科界既無奈、又遺憾。長庚兒童醫學中心內科主任黃璟隆一針見血批評,「因為兒童沒有選票,所以被漠視。」為此,中華民國兒童福利聯盟基金會正積極運作修改《少年及兒童福利法》,在現有條文中增加「醫療篇」,打算2008年底前推出,正式向立法單位施壓。


 


全台唯一兒童醫院 消失了






圖為林口長庚兒童大樓。(記者張嘉明攝)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今天是婦幼節,但台灣唯一一家兒童醫院卻在最近悄悄不見了!


林口長庚兒童分院原是全國唯一一座官方認可的兒童醫院,領有開業登記執照至今滿十年,但幾個月前,卻向桃園縣衛生局註銷登記,與林口長庚總院正式合併,以便合併接受新制醫院評鑑。除了林口長庚之外,彰化基督教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與台大醫院,都只有兒童醫療大樓,無一獨立登記為兒童醫院,兒科醫師都擔心兒科醫療發展無法提升。


長庚兒童院長林奏延坦言,「兒童醫院」一詞依法已不能再用,院內相關招牌文字,未來必須陸續拆除。但他強調,兒科的軟硬體、運作體制、組織架構不變,他依舊擔任院長一職,且高層已指示,要改制為「兒童醫學中心」,發展不會受限,並不見得要成為獨立運作的兒童醫院。


不過,長庚兒童醫院內科部主任黃璟隆卻憂心忡忡表示,美國經驗證實,獨立兒童醫院的表現絕大多數優於綜合醫院的兒科,歐美兒童醫院近年都在擴建,就連中國也已成立四、五十家兒童醫院,台灣竟然走回頭路,令人感嘆。也有長庚兒科醫師指出,如今行政上被降級,運作的獨立性降低,向來最不賺錢也最弱勢的兒科,更容易遭到排擠與犧牲。


負責醫院評鑑的醫策會說明,衛生署五年前所公告的醫院評鑑程序中,就已規定不同院區若要一起評鑑,最多只能兩個院區。過去均採合併評鑑的林口長庚、台北長庚與兒童分院三個院區,暫不溯及既往,但前年底經協商後,長庚同意縮減一個院區,以符合程序。


黃璟隆說,與總院合併後,兒童醫院被降級成兒科,評鑑標準跟著降低,將無法督促兒科醫療進步,台灣未來必須發展出專科醫院評鑑制度,讓兒童醫院能獨立接受評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scar_Chou 的頭像
    Oscar_Chou

    懷念睿寶貝 Memory for Ray baby

    Oscar_Ch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